首页 >健康 >疾病库 >皮肤性病 >皮肤科 >正文

立克次体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治疗

2009-08-26 23:11:47      来源:中国娱乐资讯网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乃立克次体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的统称,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而发生

立克次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近年来,随着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16srRNA序列、DNA-DNA杂交、全DNA或基因片段、质粒等)研究的进展,旧的立克次体分类已不能完全反映立克次目中所有种属的全貌,应运而生的是根据遗传物质对立克次体进行新的分类。16srRNA序列的分析显示,立克次体可分为两个亚群,α亚群包括立克次体(Rickettsia)、埃立克体(Ehrlichia)、埃菲比体(Afibia)、考德里体(Cowdria)和巴通体(Bartonella);γ亚群包括柯克斯体(Coxiella)和沃巴哈体(Wolbachia)。现并已发现很多新的种属如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japonica)、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Chaffeensis)、腺热埃立克次体(EhrlichaSennetsu)、汉赛巴通体(Bartonellahenselae)等。罗卡利马体(Rochalimaea)的名称已为巴通体所取代,故战壕热的病原体也应改称为五日热巴通体(Bartonellaquintana)。

立克次体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数立克次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和皮疹三联征,多发于春季和夏季,常有蜱咬、近期野营或职业性暴露病史。

立克次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用于立克次体病诊断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最常用者仍为外斐试验。宜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入院、第2周和恢复期)滴定效价在1∶160以上者为阳性,有4倍以上增长者则更具诊断意义。次常用者为补结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其它如IFA、ELISA、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乳胶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镜等也有助于诊断,但临床上应用较少或仅供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之用。    

    病原体的分离可采用鸡胚培养、组织培养,或豚鼠、小鼠、大鼠等动物接种。战壕热的病原体可在以血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上生长,除战壕热病原体和其它巴通体之外,其它人类立克次体病病原体的初代分离均采用豚鼠或(和)小鼠接种。由于病人血中立克次体很少,接种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往往失败,且易导致实验室传播,不宜推广。    

    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使抗体产生延迟1周左右,因而必须在发病后4~6周重复血清学检查1次。

立克次体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4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立克次体。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X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的为出血性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流行性斑疹伤寒,在人口密集和昆虫繁盛的环境内比较严重。当流行时,病人平均死亡率20%,严重时可达70%。病原体借人虱在人群中传染,所以灭虱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措施。    

    2.莫氏立克次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的传播方式与普氏立克次体不同。它的自然宿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虱在鼠群中传播,如果鼠死亡了,鼠虱才离开鼠,转而叮吸人血,而使人受传染。    

    3.立克次氏立克次体,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最初发现于美国的落基山地区的蒙培拉州的山谷。疾病流行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90%。立克次氏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人受蜱叮咬就会染病。    

    4.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本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省也有病例报告。在日本,病人的死亡率约有60%。这种病原体由恙螨叮咬侵入人体,随血液扩散至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发病。贮藏病原体的动物为野生啮齿动物并借螨传播。得了恙虫病,先是被叮咬处出现溃疡,周围有红晕,溃疡上盖有黑色焦痂,此外,还有皮疹,并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肺、脾等损害症状。    

    可见,不同的立克次体能引起不同的疾病。但由于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所以,治疗方法也有一些共性,如一般的输液,良好的护理、隔离等。用药上也有些相似,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必须连续用药4周,否则容易复发。四环素药品也同样有效,同时还可以用来治疗斑疹伤寒等。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
2009-08-26 22:33:55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又称毛发糠疹(Pityriasis pilaris)损害的特征为皮肤先有鳞屑性红斑,以后出现成群毛囊性小丘疹,而丘疹互相融合酷似银屑病样斑片...
2009-08-26 23:23:38
瑞尔黑变病(Riehl's Melanosis)本病首先由Riehls描述,认为是一光敏感性疾病,光毒性皮炎。其特点是面部边缘性片状色素沉着和轻微毛细血管扩张,轻度毛囊角化和细薄鳞屑。 ...
2009-08-27 14:25:19
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又名着色芽生菌病,是由着色芽生菌属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主要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其特点是在真菌侵入处,缓慢形成无痛性疣状结节,最后形...
2009-08-27 18:25:28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从根本上说,黄褐斑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废物沉积于面部而形成的,再加上日照...
2009-08-26 22: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