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 >明星动态 >正文

于震自导自演《鼓楼外》:完成心愿,一次足矣

2022-03-22 11:46: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由王之理编剧,于震自导自演,讲述京城木匠师徒传承和兄弟恩怨和解的现实题材剧《鼓楼外》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被认为是《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后,又一部地道的京味剧,剧中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情和“艺大于天”的工匠精神,特别有观众缘。不少观众点赞《鼓楼外》匠心浓郁,京味十足,在接地气的师徒故事中流淌出温润人心的人生大道。

  为什么自导自演《鼓楼外》?从《人世间》里招人恨的“骆士宾”到北京木匠于钟声,于震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于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他坦言,于角色,相比“骆士宾”,“于钟声”当利益和底线发生冲突的时候,利益一定给底线让路的坚守,是后者最大的人格魅力;于自己,他为这部作品呕心沥血,完成了心愿,但自导自演的经历一次足矣,在理性和感性之间不停转换是一次难度颇高的挑战,以后还是一次专心一个行当,做到完美足矣。

  结缘《鼓楼外》 该剧是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反映

  北青报:是什么样的契机和缘由,让您这次以导演身份执导拍摄了《鼓楼外》?

  于震:我之前演过一个戏叫《我的二哥二嫂》,然后认识了编剧王之理老师。拍这个戏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聊天。王之理老师的京味戏写得非常好,创作了《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就跟他约稿,帮我也写一个京味戏。在聊天过程中,我说自己是北京演员,从小在鼓楼一带长大。王之理老师就决定写《鼓楼外》这个故事。剧本创作期间,我也第一次当导演,导了一部剧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王老师《鼓楼外》这个剧本写完后,我也有了一些导演经验,本来我只是演这部剧,想邀请其他导演导这部戏,但因为档期问题,未能成行。后来跟制片人刘国华、编剧王之理老师聊,他们也挺认可我的,让我自己导导试试。正好《鼓楼外》写的是鼓楼,我从小就在鼓楼这块长大,所以我就自导自演,拍了这部戏。

  北青报:《鼓楼外》有着鲜明的北京文化底蕴。您导的这部戏跟您之前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于震:《鼓楼外》这个剧,我觉得是像我这样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人真实生活的一个反映。

  我对鼓楼那片生活太熟悉了,我生长在大杂院里,大杂院里住了32户人家,就像一家人。胡同里有点什么事,大家都是口口相传,人情味特别浓。另外,这几十年,我们祖国的变化很大,我们眼看着国家和城市飞速发展。所以《鼓楼外》里除了能看到祖国、北京的发展变化,也能看到人的成长变化。王之理老师剧本写的是无论你干事业、做生意做到什么程度,无论你做得好或不好,都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初心。《鼓楼外》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说的是四个徒弟做中国传统家具,他们后来又做了别的行业,最后踏踏实实地又回归本真的故事。

  人物有魅力 坚守底线是于钟声的根

  北青报:除了当导演,您在《鼓楼外》中也主演了大师兄于钟声。在您看来,于钟声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震:于钟声是个木匠出身的手艺人,他生活在鼓楼外,从小就喜欢古家具。他这个人比较闷,做事一根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他的命运也发生改变,做了很多行业,比如路边摊煎饼,然后卖鸡蛋、养鸵鸟,做成了绿色家庭产业链,然后和别人合作做成了上市公司,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但是当事业做得很大的时候,他反而发现所有东西都没了,爱情没了、兄弟情没了,包括亲情也没了,他突然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感,并不是看你事业做得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于钟声这个人物,当利益和自己坚守的底线发生冲突的时候,利益一定是给底线让路的。这是于钟声这个人物的根,无论他做什么行业,做什么事,这都是他坚守的。这种精神在当下,挺难得的。

  北青报:《鼓楼外》涉及到很多传统木工手艺,您拍这个戏是不是也做了很多准备?

  于震:玩家具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我从中戏毕业后,进入北京人艺演话剧,后来有幸认识了大编剧邹静之老师,邹静之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就有老家具,他也写了很多戏,然后又通过他,我认识了王刚老师。所以,我很早就跟着他们一块玩老家具,北京话叫“玩”,他们都是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对老家具有了一些了解。另外,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家具城,或是木工房这边跟着邹静之老师一起度过的。从看木头开始,这是什么木头、什么时间、什么材质,然后怎么做。明清家具有什么特点,到民国又是什么特点。挺好玩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这个业余爱好,所以这是我平常生活中的一点小积累。

  北青报:这次既当导演又当主演,您觉得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于震:演员是感性的,演员活在角色里。导演是理性的,导演是活在剧里。我呢,是一会儿活在这部剧里,一会儿活在演员角色里,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你当导演,得指挥剧组的服装、化妆、道具、摄影、美术、录音等部门,一定是理性地在说你们应该怎么准备。而演员不用管这些,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就行了。拍完这部戏后,我就不再自导自演了,因为我觉得哪方面都有欠缺,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要不我踏踏实实导一部剧,要不我就老老实实去演一个剧,这是两个行当。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创作历练,我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辛苦,但现在看到这部作品成功播出,我心里还是很甜的。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鼓楼外》助力中轴线申遗

  北青报:《鼓楼外》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比如师父易大船说的“若争小可,便失大道”,您怎么看剧里蕴含的这种人生韵味?

  于震:“若争小可,便失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太追逐眼前的利益,便会失去更大的东西,失了大道,甚至把自己也给陷进去。现在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迷惑,不知道活的根本是什么。比如于钟声是个木匠,他的不忘初心,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工活做好。专心把这个事做好了,一定也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而不是做这个不行,做那个又不行。还有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做到,太难了。剧里我和海一天饰演的二师弟尹东义就因为仇恨,一直在互相较劲,最后斗得两败俱伤。兄弟争斗这种事在当下经常发生,争来争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对我们还是有所启示的。

  北青报: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一年,钟鼓楼又是这部剧的重要场景。《鼓楼外》此时播出,是否也是一种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助力?

  于震:一提钟鼓楼,北京人都知道,但什么是北京中轴线,中轴线涵盖哪些地方,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么《鼓楼外》这部剧就很好地反映了什么是中轴线,什么是钟鼓楼,北京中轴线有多美。这个剧对北京中轴线会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全国观众通过《鼓楼外》就知道,北京的中轴线原来是这样的。(记者杨文杰)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当你们站到舞台上,代表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水准,希望大家把每次排练都当作正式演出,全身心投入,去体会那种我将无我的境界。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大排练教室里,王莉...
2023-09-06 12:38:03
从《她们的名字》中精明干练的职场精英雷粒,到《小敏家》里雷厉风行的李萍,再到《青春之城》中的创业者夏末提到秦海璐在演艺圈中的形象,观众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语女...
2023-08-07 12:23:46
“他们每天谈论的都关于未来,而未来已来。”电影《长空之王》全国公映之际,导演、编剧刘晓世无数次回想起创作的开端,“2012年,我曾在公海上与试飞员们朝夕相处,一个多...
2023-04-24 12:15:36
一个愚笨得带有点木讷的许三多凭什么被年轻观众推崇?因为在他灵魂深处,有些优秀的品格是和我们这个民族血脉相连的。耐力十足、忍辱负重,你曾以为它是株无用的小草,几天...
2023-09-12 11:58:37
投入全部心血在剧组排练好几个月,是对音乐剧的热爱支撑着我。在台上活灵活现地表演,演完了谢幕的那一刻,就是我活着的意义。近三年来,音乐剧演员、歌手阿云嘎在台前幕后...
2023-01-19 1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