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族电影《英雄三元里》北京首映礼举行。青年导演王一诺携领衔主演刘秋实、孙昊、闻雨,主演龚秩、方洋飞、王禹森、李唯通、杨德战、杨环宇、马铁摩等主创悉数亮相。
影片以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事件为背景,通过艺术创作,贡献了一部中国影史中以人民群众为主题的银幕作品,以多线叙事勾勒出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民众自发反侵略斗争的脉络,串联起一众平凡人物的悲壮经历。彼时鸦片横行,英军倾销毒品,百姓深受其害。随着英军窜扰村落、烧杀抢掠的暴行步步升级,最终点燃百姓的抗争火种。素有威望的萧岗举人何玉成振臂一呼,103乡百姓齐聚三元古庙,以三星旗为号令立下“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的誓言,用平凡之躯扛起了民族大义。
主创深谈创作细节 角色故事藏民族血性
映后交流,导演王一诺感慨到:“杀青后不久,白云区新闻报道称发现了何玉成石碑。在鸣泉居水库清理场地,工人突然看到减水处的石壁上刻着‘道光辛卯恩科第十八名举人何玉成立’。我们拍的是真的在这片土地上活过、为保卫家园和民族尊严战斗过的先辈们。希望小朋友们了解历史,曾经在鸦片战争之后,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扛起民族大义。”
演员刘秋实表示,刘三义这一角色并非天生的英雄,只是普通的武馆馆长,但目睹鸦片对中国人民及亲人的侵害后,他毅然决然以自身力量奋起反击,并联合百余位乡亲共同抵抗英军。正如导演所言,这个角色在那个年代以冷兵器对抗热兵器,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其身上的平民英雄特质令人动容。
演员闻雨坦言,能参与《英雄三元里》这部极具意义的创作深感荣幸,很感谢导演的信任,“拍戏时的打戏和艰辛,比起百年前先辈们的困境,连千分之一都不及”,她感慨道。这部影片的意义在于还原历史真相,让观众明白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演员方洋飞谈及饰演角色王韶光时表示,“影片中平凡小人物身上怀揣的大情怀令人动容,他们秉持侠义精神与利他之心,舍得小我、守护大家的奉献品格,以及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让自己多次为之落泪。”
观众点赞历史质感 热血剧情铸就民族情
著名编剧王海平对《英雄三元里》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与年轻导演合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其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整个剧组倾力打造的这部作品极为成功;从编剧视角来看,三元里抗英早已载入课本与历史记载,而影片以电影这一能深度植入人心的传播形式,实现了“载入人心”的传播价值,虽以武馆为小切口叙事,却忠实记录了近代中国蒙辱、民族蒙难时期所彰显的自强不息、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所亟需的。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武亚军表示,影片首次完整呈现了广州地域内的三元里抗英斗争,相较于以往相关题材,新增了悲壮气质,角色牺牲的刻画极具感染力,同时,影片深刻揭示 “弱肉强食”的历史逻辑,兼具现代意义。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向《英雄三元里》全体创作人员致贺,他表示,作为老电影工作者,看到这部影片既感动又欣慰,相较于1959年《林则徐》、1979年《鸦片战争》聚焦官方斗争与英雄人物的叙事,《英雄三元里》以真实史实为基础,开拓平民视角,生动刻画农民、武馆师傅等平民英雄形象,还原了三元里人民自发反侵略、以弱抗强的抗争历程,深刻诠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呼吁全国青年观众务必观看,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部主任张弛表示,观影后深感震撼,影片呈现效果远超预期——其歌颂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的内核,甚至优于部分同题材大片。他盛赞导演的创作情怀,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坚守热爱与初心拍摄此类作品尤为难得,同时呼吁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支持。
据了解,电影《英雄三元里》由广州群英荟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中视金诺影视文化(广州)有限公司备案出品,将于11月28日全国献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