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滁州11月22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沐媛)戏曲声声响,文脉代代传。今年以来,滁州市琅琊区严格落实安徽省“送戏进万村”活动部署,以“送戏+”创新模式为核心引擎,将黄梅戏经典选段、地方特色小戏、民俗歌舞等优质文艺大餐,精准送达商业街区、居民小区、田间村头,让传统艺术走出剧场、贴近群众,让文化惠民无死角、全覆盖,持续擦亮城乡文化幸福底色。
“送戏进万村”活动现场(央广网 琅琊区文旅局供图)
“送戏+全域场景”:打破壁垒,文化服务零距离
跳出“乡村戏台”的传统局限,琅琊区构建“城区+乡村+商圈”全域覆盖的演出网络,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在丰乐社区、创业北路社区的休闲广场,《六尺巷》《婆媳之间》等剧目聚焦邻里和睦、家庭温情,悠扬唱腔伴着晚风回荡,茶余饭后的居民们围坐闲谈、沉浸观演,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文化魅力;在遵阳街历史文化街区、悦达889商业综合体广场,《打豆腐》《路遇》等诙谐小戏与文旅消费、商圈活动深度绑定,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喝彩,让逛街休闲与文化体验双向赋能;在秋桐村、八里村的文化广场,专业演出团队搭起简易戏台,《贵妃醉酒》《女驸马》等经典戏曲轮番登台,字正腔圆的唱段、精湛细腻的表演,为乡村群众送上原汁原味的艺术盛宴,让农闲时光满溢文化馨香。
“送戏+精准服务”:群众点单,惠民活动暖人心
秉持“群众想看什么、就送什么”的服务理念,琅琊区把“菜单”交给群众,让文化惠民更对“胃口”。通过收集群众对剧目类型、演出时间的需求建议,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乡土特色、贴近生活实际的作品纳入演出清单。全年统筹安排16场精品演出,涵盖传统大戏、民俗舞蹈、经典折子戏等多元形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演出前,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公示栏等渠道提前预告,让群众早知晓、好安排;演出后,通过统一制式的服务回执单收集满意度评价,及时梳理改进建议,构建“点单—送戏—反馈—优化”的闭环服务机制,让每一场演出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
“送戏+多元融合”:节庆为媒,文化影响广传播
以“送戏+”为纽带,琅琊区推动传统戏曲与节庆氛围、线上传播深度融合,让文化影响力持续升温。紧扣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结合品牌活动、体育赛事、夜市市集等形成叠加效益。组织了28场“五一”期间送戏进景区主题演出+沉浸式快闪表演,策划推出了“琅琊之夏”、“双节狂欢悦在琅琊”等特色主题活动,让戏曲文化与体育、美食等文化相互映衬,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演出精彩片段,以生动画面展现文化惠民实效,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绘就独具琅琊特色的文化惠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