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艳
通讯员 廖敬生 许慧茵
“以前总觉得邻里矛盾、事故纠纷难解决,没想到综治中心一介入,问题很快就理顺了!”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综治中心的回访中,村民卢先生感慨道。作为万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核心枢纽”,万秀区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接诉即办—多维调解—暖心回访”服务闭环,织密基层和谐稳定网,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化解邻里排水“心头忧”
“我家墙体被废水泡得发潮,再泡下去房子都要塌了!”7月24日,万秀区城东镇村民卢先生带着家中泛潮发霉墙体的照片走进万秀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万秀区综治中心调解团队立即启动“接诉即办”机制,联动司法所、镇村干部直奔纠纷现场。经实地勘查发现,卢先生邻居周先生家的排水管年久失修,废水长期直接排至卢先生房屋的墙角,导致墙体潮湿霉变。卢先生曾多次找周先生解决排水管设置问题,但双方始终未能协商一致。
为解决这一邻里纠纷,万秀区综治中心调解团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万秀区司法所调解员老李现场普法,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考虑到周先生工作繁忙,老李提出“出资+代工”方案:由周先生承担改造费用,卢先生负责选购材料及施工。这一方案既解决周先生“没时间”的难题,又让卢先生能按需改造管道。
“没想到你们这么贴心,考虑到了我们的实际情况。”周先生当即同意了该方案。经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并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8月26日,万秀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回访了解到,周先生已按时结清安装费用,卢先生也已完成排水管的安装改造,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卢先生一边向工作人员展示整改后的墙面一边说:“现在墙面干燥了,家里清爽多了,晚上睡觉都踏实了,太感谢综治中心的同志了!”
破解“无责事故”调解困局
6月,家住万秀区城南街道的沈女士报警称,在住宿楼下被夏先生驾驶的电动车撞到,导致其腰部和手部受伤,而夏先生则表示未碰到沈女士。双方因描述不一致且无实质证据,无法界定责任,协商赔偿时又因金额分歧陷入僵局。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双方矛盾可能激化,陪同夏先生前往万秀区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这类“事实不清、责任难定”的事故,既要讲法律程序,也要重情理沟通。万秀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警社联动”机制,同时采取“法理+情理”的调解策略,一方面联系交警部门依法固定证据、明确法律程序、终结争议;另一方面联系社区社工对沈女士做思想工作,唤起当事人共情,引导双方互谅互让。
社工拉着沈女士的手聊起家常:“夏先生平时也是个热心人,这次事故可能就是个意外,您年纪大了,别因为这事气坏了身体,咱们以和为贵好不好?”
暖心的沟通逐渐化解了沈女士的情绪。几天后,沈女士主动联系万秀区综治中心:“我接受交警的处理意见,也不想再揪着这事不放了,人与人相处还是和气重要。”
这起纠纷的化解,不仅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为同类“无责事故”的调解提供了“零诉讼、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样板。
巧解租赁押金“返还难题”
8月,郭女士专程到万秀区综治中心送上一面锦旗,锦旗上“倾心调解 神速执行”八个字,道出了她对综治中心高效解纷的感激之情。
此前,郭女士曾与梁先生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为一年。租期届满后,郭女士按合同规定提前一个月告知梁先生不再续约,但梁先生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押金。多次沟通无果后,郭女士不得不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梁先生退还押金并承担诉讼费用。
“打官司耗时耗力,还影响工作和生活。”郭女士坦言。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万秀区综治中心可提供先行调解服务,便立即电话联系综治中心,希望能尽快调解此案。
接到诉求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引导郭女士前往综治中心“凤华”调解工作室,并迅速对接法院派驻的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调解时,调解员耐心地释法明理,指出梁先生拒不退还押金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一下午的沟通协调,梁先生同意以转账支付的方式将押金退还郭女士。
“没想到不用开庭,也不用等那么久,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郭女士感慨道。从申请调解到拿回押金,仅用不到一天时间,这起纠纷在综治中心的高效介入下迅速化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解忧驿站”的温暖与力量。
从邻里排水纠纷的圆满解决,到“无责事故”的温情收场,再到租赁纠纷的高效化解,万秀区综治中心始终以“为民解忧”为核心,通过“多部门联动、法理情融合、全流程跟进”的解纷机制,将一件件民生“小事”办实办好,成为群众心中的“解忧驿站”,让更多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