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主题宣传中,一批抗战题材微短剧以小体量承载大主题、以新表达契合新审美、以强联动激活创新力,凭借小而美的轻盈形态释放出磅礴能量,成为主题宣传中一支破圈传播、势不可当的“轻骑兵”。
小体量引爆广传播,融媒接力声量澎湃
自今年6月起,《燎原之重回1938》、《怒刺》等十余部抗战题材微短剧陆续上线,形成持续升温的观剧热潮。多部作品以小体量实现声量突破,其中,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怒刺》以30集、总时长约6.6小时的体量,在红果短剧、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等多平台播出,7天累计播放量突破1亿次;《燎原之重回1938》以14集、每集5分钟,总时长70分钟的轻量化形态,在红果平台上线24小时热度突破2810万,后续于8月25日-28日、9月1日-3日在浙江卫视频道黄金时段两轮播出,全国累计收视1982.6万人次,各集收视率稳居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前列。仅4集,全剧仅24分钟的AIGC微短剧《坐标》在芒果TV、湖南卫视黄金时段同步播出,网络端上线一周累计播放量达4234.1万次,电视大屏端全国累计收视破百万人次,单集最高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二。多部微短剧为适配电视大屏播出场景,从竖屏转向横屏,从“指尖”走向“客厅”,以轻量化内容为电视大屏传播增添活力,同时借助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释放自身传播声量。随着新作持续上线,形成多平台广泛触达、接力亮相热度不减的强劲传播态势。
新表达解锁大流量,破圈引流激活共鸣
多部抗战题材微短剧播出后,网友评论“每次看到这种场景都热泪盈眶”“未来的我们,因曾有你们而幸福”等频频刷屏。引发强烈共鸣的原因,正是在于这些微短剧在内容创作上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真实感、共鸣感、沉浸感的注入,赢得高流量、高口碑、强共鸣。深耕史实,以真实感建立信任流量。《龙门茶馆》《贝家花园的秘密》《马背摇篮》等多部微短剧以真实史料为背景精雕细节,用真实感为作品引流。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的《贝家花园的秘密》在真实历史建筑贝家花园取景拍摄,特邀法国演员演绎真实人物贝熙叶医生,细致复现1940年代历史细节,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并肩抗战的奋斗历程。网友持续追更,最后一集刷屏评论“国际友人显真情”“完结!这种剧多拍!”。创新语态,以共鸣感转化情感流量。《燎原之重回1938》《请回答1937》《山河回响》等多部作品通过“梦回”“穿越”等形式,让受众在快节奏叙事中“闪回”历史现场,实现“硬题材”的“软着陆”。如,《燎原之重回1938》设计无限循环的穿越结构,让青年在谍战困局中开展实景“剧本杀”,以当代青年爱好点切入讲述历史故事,形成情感共鸣。《人民日报》评论称,“用一场奇妙的时空穿梭,展现当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追寻与传承”。技术赋能,以沉浸感沉淀价值流量。AI技术以新颖的视听语言为抗战题材微短剧注入了全新的表达活力,为历史叙事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如,《坐标》依托全流程AIGC技术生成历史场景,生动刻画八路军指导员、测绘专家周秀兰在狱中以假地图诱敌深入的英勇事迹。影片利用技术强化人物神态细节,其极高的真实感令观众在弹幕中感叹,“这眼神和爷爷讲述的英雄形象一模一样”。《晴空之下》创新采用“真人演绎+微纪录影像+AIGC”融合叙事模式,运用AIGC技术呈现虚拟交互画面,嵌入“六五”大隧道惨案等真实历史影像资料,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的影像中感受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该剧在重庆卫视播出后,观众忠实度达86.898%,近九成观众持续锁定节目,可见该剧以技术创新提升内容感染力,将新技术、新视效沉淀转化为价值流量,增强受众黏性。
资源整合IP联动,激活微短剧创新潜力
经典长剧IP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高起点的观众基础,让多部微短剧未播先热。如,《山河回响》集结《亮剑》原班人马,瞬间点燃几代观众的回忆,抖音#亮剑原班人马拍短剧#等相关话题吸引1.6亿人次关注,受众评论刷屏“一部剧统一两代人审美”“我爸刷到后火速拉我入坑,看得热血沸腾!”。即将播出的《延乔兄弟》作为《觉醒年代》的续集,由原编剧亲自操刀,延续剧集的热血基因,续写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革命精神。微短剧试图主动链接长剧资源,系统化开发经典IP,延长影视内容的生命周期。此番链接,既精准承接了原剧观众的情感积淀,为自身传播强势蓄能,更以创新叙事延续经典价值,让经典长剧内容在新媒介环境中持续释放影响力,实现“一个IP、多重表达、持续增值”的长效价值。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创作中,抗战题材微短剧以小体量、新表达、强联动,激活传播、凝聚共鸣、积蓄势能,形成即便篇幅短小,亦可气象万千;即便形态轻盈,亦能承载厚重的红色浪潮,为抗战精神的当代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供给。
来源:广电总局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