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倾力打造的新编越剧《明月清泉》正式建组开排。该剧以北宋名臣范仲淹贬谪越州的一段经历为脉络,围绕“清与浊、忠与奸、理想与现实”的核心冲突展开,借“明月”“清泉”“清白堂”等意象诠释中国文人士大夫“清白而有德义”的精神操守,力图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具历史真实感与艺术写意感为一体的文人形象。作为绍兴市纪委2025年度重点工作的反腐清廉戏,该剧不仅是一次越剧艺术的创新探索,更是传统廉洁文化当代传播的生动实践,10月落地排练后将于次年1月进行内部试演。
《明月清泉》正式建组开排(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古今对话显价值:廉洁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以戏剧为桥梁实现古今对话,让千年“范文正公精神”与当下社会深度呼应,是越剧《明月清泉》追求的深层价值。作为一部反腐清廉戏,剧中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直风骨将为当下廉政建设提供鲜活舞台形象,剧中清浊对决的剧情设定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对为官之道的当代追问,是一次反腐倡廉的实践对话。
面对越州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的困境,范仲淹智斗王世鸿,既解民生之急,又破权奸勾结,展现古代官员以民为本的实践逻辑,其治理智慧又对当代危机应对具有借鉴意义,是与当代人的精神重建对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观众提供精神坐标,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理念跨越千年,成为当代人的价值参照。
诗化意象筑舞台:艺术创新彰显越剧魅力
越剧《明月清泉》意在将越剧的抒情性与主题的深刻性高度融合,构建起“诗化舞台意象系统”与“心理外化”的独特表达。全剧以“明月”“清泉”为核心符号,这既是绍兴山水的诗意呈现,更是主人公范仲淹精神世界的具象化。其中“泉水少年”这一角色的设定,是范仲淹“清白”理想的外化,他的出现总伴随着《清白堂记》的吟诵,营造出范仲淹在困境中不断进行内心叩问、寻求精神力量的舞台氛围,不仅有效提升了全剧的诗意品格和哲学思辨色彩,也让抽象的“为官清廉”理念变得可感、可触、可对话。
在剧情结构和唱词设计上,该剧也别具匠心:序曲“月下抒怀”铺垫心境,“三贬朝堂”展现刚直,越州“智斗恶霸”“锄奸昭雪”推进冲突,“竞拍买米”更以喜剧色彩与现代感刻画正邪较量的场景;唱词文白相间并根据不同角色性格设定,贴合人物个性。人物形象塑造力图打破“非黑即白”的固定套路,剧中的范仲淹有沮丧却始终坚守理想;钱松从济世志士堕落为欲望奴隶的过程细腻深刻;无嫣从监视者到鸣冤者的转变、竹砚从失语到助阵的成长,更注入悲情与希望,让全剧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戏剧张力。
实力团队保质量:匠心打磨创作精品剧目
一部高品质剧目的诞生,离不开强大团队的支撑。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自1986年成立以来便以“出人、出戏、出效益”为宗旨,形成文武兼备的艺术特色。近四十年间,剧团创排《狸猫换太子》《屈原》《李慧娘》《一钱太守》等经典剧目,五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演员部更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影响力辐射江、浙、沪乃至国内外,为剧目奠定坚实艺术基础。
此次《明月清泉》剧组聚集绍百强大演员阵容,范仲淹一角由梅花奖得主张琳饰演,钱松由“二度梅”与“文华表演奖”得主吴凤花饰演,优秀青年演员何梦莱饰王世鸿,二级演员楼慧琴饰晏殊,充分发挥了绍百在生角行当上的优势,同时六代演员同台生辉,更展现出绍百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有益成果。
《明月清泉》创作团队(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除演员阵容外,《明月清泉》的创作团队更显“顶配”水准:剧组特邀著名导演张曼君、一级编剧谢艳春、一级作曲蓝天加盟;同时坚持本土主创为核心的创作理念,集结了浙江省内优秀的创作人员,一级作曲李燕华担任唱腔设计,一级舞美设计师倪放、周正平、蓝玲分别担任舞美、灯光、服装设计,以及本团主创人员二级舞美设计师董燕、一级舞美设计师叶瑞芳担任妆造设计与舞美监制,一流的主创阵容,为该剧的创作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保障。自2024年10月项目启动后,院团邀请主创团队围绕选题进行实地采风调研,编剧在阅读了范仲淹传记、研究论文、相关史料等一百多万字,笔记十多万字后,又组织主创们开展了十余次的线下创作会议、四次专家论证会,以十年磨一剑的匠心反复打磨,只为呈现最优效果。
从诗化舞台到现实意义,《明月清泉》将努力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让千年士大夫风骨在当代焕发光彩,让廉洁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社会,真正实现“明月可鉴,清泉涤尘”的创作初心,为当下文化建设注入崇廉尚洁的动能。届时,《明月清泉》的清廉之声将传遍大江南北,让更多观众感受越剧艺术的魅力,体悟范仲淹“清白为官”的精神力量。(来源:柯桥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