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10月23日消息(记者周蓓 通讯员刘可 余佳玲)10月18日,湖口石钟楼内,悠悠古调穿越时空——有着500余年历史的湖口青阳腔,在此奏响传承新声 。
孩子们身着戏服,登台演绎青阳腔经典剧目《穆桂英》(央广网发 刘可 摄)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青阳腔起源于明代,“一唱众和、锣鼓伴奏”的高腔特色,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戏曲活化石” 。岁月流转,它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在湖口民间默默传承,用独特唱腔诉说着历史韵味。
清脆嗓音与传统锣鼓交织,“一唱众和”的古老形式重现(央广网发 刘可 摄)
当日演出现场,来自湖口县付垅中心小学秀兰班的学生,成为古调新传的主角。孩子们身着戏服,登台演绎青阳腔经典剧目《穆桂英》 。开腔时,清脆嗓音与传统锣鼓交织,“一唱众和”的古老形式重现:主唱字正腔圆,和腔者呼应默契,锣鼓点精准烘托,将穆桂英的飒爽与豪情,通过古朴唱腔传递。
孩子们在石钟楼合影(央广网发 刘可 摄)
石钟楼见证着这场古今对话,百年古调因少年演绎焕新彩。未来,期待这腔穿越五个世纪的音韵,继续在江湖之畔、青春之间,唱响文化传承的动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