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新表达让“铁军之魂”重生

2025-06-30 10:44:40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 润

  “太平本是烈士定,从无烈士享太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文白、钟鸣编剧,查文浩导演,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季宇获奖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的话剧《铁流东进》再次上演。该剧以新四军通信兵的历史为切口,通过“信仰觉醒”与“代际对话”的双核叙事,不仅重现了烽火岁月的铁军精神,更以创新的舞台语言和年轻化表达,为主旋律题材开辟了全新审美空间,唤起了年轻一代观众的认可与感动。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突然宣布“我是烈士”,孙子通过爷爷的一言一行,逐渐揭开了他的身份之谜……话剧《铁流东进》用揭秘式的开端引出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该剧没有选择以宏大叙事去全景式描绘战争,而是巧妙地聚焦于1941年新四军独立师第三团被日寇围困在白马山、只能靠电台求生的艰难时刻。而前来支援的竟是个精通摩斯电码却悲观厌战的百姓,当“怀疑者”与“信仰者”在发报机前对峙,电波里跃动的不仅是军情,更是灵魂的觉醒与救赎。这种小切口的叙事方式,宛如透过一扇小窗,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抗日时代中,普通战士们的坚韧与牺牲。

  演员们精彩生动的表演和幽默风趣的台词,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国家话剧院演员田征扮演的剧中主人公李安本起初只是个关心个人安危、对抗日胜利毫无信仰的小人物,然而他的转变历程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情感脉络。从最初对新四军的不理解,到后来被战士们的精神所打动,直至为了保护电台和战友不惜牺牲自己,李安本的渐进式成长与蜕变规避了“神化英雄”的窠臼,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其他角色也都各有亮点,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英雄群像图,让观众看到那个时代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战士们,为了共同的信仰而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

  剧中“铁流”意象具有双重象征,既是新四军东进突围的钢铁洪流,也是精神信仰的永恒奔涌。舞台上,转台不停旋转,战士们在枪炮声中一个一个倒下,投影里闪过弹幕一样的电波,一杆鲜红的旗帜始终屹立。在这壮烈的战火纷飞中,二十多名男演员构成的全男班铁血战士,用血肉构筑成一条前仆后继的铁流。摩斯电码的“嘀嗒”声贯穿全剧,从发报训练时的俏皮节奏,到决战时悲壮的“最后电波”,无形的电波与铁军的钢铁洪流共融,点燃人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很多观众都为之感动落泪。

  导演查文浩带领主创团队用极富诗意浪漫的想象力,通过影像、灯光、音乐、演员形体等载体,充分调动现场观众感官。舞台设计以摩斯电码符号为灵感,高低错落的白色矩阵既象征着神秘的电波,又在灯光变幻中化为硝烟弥漫的战场,或是战士们坚守的白马山,充满象征主义色彩。不停旋转的舞台配合枪炮声、光影效果,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音乐旋律中也加入了摩斯电码的元素,这嘀嘀嗒嗒的声音也是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李安本循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声音。

  “为烈士立碑,为人民立传。”落幕时,演员们用身体在舞台上构建了一座纪念碑。剧中那些为理想献身的年轻人,他们的热血与信念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打动今天观众的心灵。当最后“这盛世如你所愿”的电文发出时,台上台下达成了一种深刻的精神共振和情感共鸣。“铁”的意志与“流”的灵动,重构了主旋律话剧的美学坐标;青春之力点燃历史火种,“铁军之魂”也在每一次“寻找初心”的年轻目光里再次重生。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柳青 今年,上海观众和阿那亚戏剧节的时差缩短至不到一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法国北方舞团从北戴河南下,在上海Young剧场连演四...
2025-06-30 10:45:08
记者 王 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942年,这句古诗的意境被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化为名剧《风雪夜归人》。2012年,任鸣导演受邀将《风雪夜归人》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如今...
2025-06-30 10:44:20
央视网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2025-06-27 10:19:28
文/刘敏 每个背井离乡的人都是一本故事书,因为战争悲剧而颠沛流离的人更是如此。《近乡记》是原车臣籍导演德尼奥马尔皮恰耶夫的第一部长片作品,在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
2025-06-27 10:18:03
记者 王金跃 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等主演的电影《酱园弄悬案》正在热映,也掀起了今年暑期档的第一浪。该片公映当天取得了9005万元的不错票房,但该片在故事讲述、...
2025-06-27 1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