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 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942年,这句古诗的意境被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化为名剧《风雪夜归人》。2012年,任鸣导演受邀将《风雪夜归人》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如今,该剧在历经岁月洗礼后,迎来第十一轮启幕,不仅延续任鸣导演“朴实、老实、踏实”的排戏原则,更在人物刻画上精雕细琢,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极具感染力的经典之作。
余少群演绎的魏莲生,从初登场时武旦盛装下的顾盼神飞,到面对朋友和贫民时的仗义疏财;从被玉春点醒时的震颤犹疑,到雪夜赴死的决绝——余少群以戏曲身段融入话剧肌理,让名伶风骨跃然台上。他将魏莲生的质朴与坚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细腻地刻画了其在爱情与命运面前的挣扎与无奈。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他对角色的理解已从个人悲剧升华为对时代的悲悯,因此魏莲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形象,而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他的选择、妥协、坚守,都折射出知识分子群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处境。
程莉莎塑造的苏公馆四姨太玉春,如铁笼中的金丝雀,一袭浅绿百褶裙出场便惊艳四座。她将姨太太身份下的窒息感与觉醒后的炽烈熔于一炉:倾诉衷肠时的柔情似水,决意离开时的孤勇决绝,让观众看到一个“被时代枷锁禁锢却率先觉醒的灵魂”。玉春与魏莲生的爱情,不仅是剧中的情感主线,更是对人格觉醒、反抗宿命等议题的深刻探讨。
张秋歌扮演的苏弘基,没有简单地将这个角色演绎成一个纯粹的“坏人”,而是努力挖掘其内心的孤独与时代的烙印。在他的诠释下,苏弘基成为那个腐朽没落时代的一个病态标本。对人物多面性的刻画,让这个角色充满了深度与张力,也让观众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的同时,不禁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产生思考。
吴祖光曾强调:“这出戏里没有配角。”董汶亮饰演的奸佞小人王新贵,将市井之徒的生存哲学刻画入骨;孙立石饰演的徐辅成和苏弘基的你来我往则展现出官商交往的处世之道;杨帆饰演的戏班“跟包”李蓉生更将梨园后台的艰辛与心酸呈现……这些人物各有独特性格特点与行为逻辑,共同构成了时代的众生相,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人性的复杂。
任鸣导演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定为美学基调,这一理念在《风雪夜归人》结局时达到巅峰。老年魏莲生倒毙雪地,红衣精魂却踏歌起舞,如血如梅的身影在苍茫天地间划出凄美的弧线,死亡也被升华为诗意的永恒。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精神超越肉身的自由之舞,更是无数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精神家园和广阔天地的灵魂缩影。正如吴祖光之女吴霜所言:“不灭的人性之美,才是风雪中真正的归人。”
《风雪夜归人》的魅力,在于用一个旧时代的故事,播下了跨越时空的精神种子。剧组排演,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借历史之镜照见当代人的生存困境;观众观看,能在魏莲生和玉春的命运中,看到对“自由”“尊严”的渴望。任鸣导演曾言:“戏剧就是回故乡。”《风雪夜归人》的历久弥新印证了戏剧的终极真理:唯有扎根于人性深处的角色,才能跨越时空藩篱,带领观众抵达真正的“归途”。
记者 方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