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9日,有“钢琴奥运”之称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新晋获奖者们将亮相上海交响音乐厅。
冠军得主、华裔钢琴家陆逸轩将率先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与亚军陈禹同、季军王紫桐举办一场联合音乐会。
在通往冠军的漫长道路上,陆逸轩经历了什么?对于未来的音乐旅程又有怎样的期待?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 陈俊珺
再不冒险就没有机会了
最近的这一个多月,对27岁的陆逸轩来说无疑是漫长且难忘的。
波兰当地时间10月21日凌晨,第19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结果在决赛结束5小时后终于揭晓。陆逸轩从600余名钢琴家中脱颖而出,捧得了本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奖杯。
每5年举办一次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下简称肖赛)有着近百年历史,与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重要钢琴赛事之一。与其他赛事不同的是,肖赛要求参赛者仅演奏一位作曲家,即肖邦的作品。
肖邦短暂人生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小至练习曲、夜曲,大至钢琴协奏曲等,都十分考验演奏者的技巧与综合表现力。可以说,肖邦的作品是检验钢琴家的标尺之一。在肖赛历届冠军名单中,不乏毛里齐奥·波利尼、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玛莎·阿格里奇等传奇钢琴家。
今年的肖赛在中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参赛的中国及华裔选手数量创下历届之最,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许多乐迷通过手机得以轻松观看赛事直播。
陆逸轩的名字对不少观众来说并不陌生。2015年,17岁的陆逸轩参加了第17届肖赛,并获得第四名。2018年,20岁的他夺得了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就此开启了职业音乐家的生涯。他与华纳唱片公司签约,陆续发行了3张专辑,并与伦敦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及东京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登上了科隆爱乐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等世界知名音乐舞台。
2023年圣诞节前夕,当陆逸轩告诉他的老师和朋友,自己决定再度参加肖赛时,大家都非常诧异,觉得这个决定似乎太冒险了。因为许多参赛者都是钢琴专业的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而陆逸轩已经开启了职业演奏家的生涯,如果再度参赛却没能取得比2015年更好的成绩,那是否意味着退步?
不过,在陆逸轩看来,2025年的肖赛或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如果等到下一届,他就会超过赛制要求的年龄上限。“我觉得自己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做这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为全世界观众演奏我热爱的肖邦。”他说。
2025年10月21日,经过半个多月、整整4轮的激烈比赛以及评委会长时间的讨论,本届肖赛的获奖名单终于公布。当陆逸轩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拨弄了一下头发,似乎在笑,又似乎在流泪。他在接受采访时用“难以置信、如释重负”来形容那一刻的百感交集。
建立与听众的情感联结
“冠军奖杯对陆逸轩来说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看到的是耀眼的荣誉,但他承受的压力其实比17岁那年第一次参赛时要大得多。”陆逸轩的母亲谢文君对记者说。
谢文君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成家立业。她不是一位“虎妈”,也没有为了培养儿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这一次,为了做好儿子的后盾,她特意向公司请了年假,到波兰陪伴他参赛。
历时半个多月的比赛对每一位参赛选手来说都是技术、体力与心理的巨大考验。“每一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都不会复盘或者讨论比赛的细节。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与支持,保证他的饮食,协助他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尽管成长于美国,但陆逸轩有一个“中国胃”,这或许是因为他还不满一岁时曾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则深受父母的影响,尽管两人都是计算机工程师,但都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尤其是他的父亲,年轻时就爱收集古典唱片。
两岁多的时候,正在家里玩耍的陆逸轩听到姐姐在弹钢琴,便默默放下手中的玩具,从地下室走到姐姐的房间,认真地聆听。5岁多时,他告诉父母,自己也要学钢琴。8岁那年,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教育家杨镜钏是陆逸轩的启蒙老师,她以坚实的基本功训练为陆逸轩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基石。在杨镜钏老师的介绍下,陆逸轩在8岁时曾向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求教,殷老师给他上完第一堂课后就叫他“小浪漫”。
13岁那年,陆逸轩开始向著名钢琴家、1980年肖赛冠军得主邓泰山学习。从波士顿到加拿大有6个多小时的车程,他的父母会轮流开车送他学琴。第一次上课时,陆逸轩演奏了精心准备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没想到邓老师指出了许多细节问题,一个小时都讲不完一页乐谱。
“我觉得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少年。他追求的不是那种炫技的演奏,而是想用自己的智慧打动听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泰山老师的教导。”在母亲眼中,陆逸轩在14岁之前是凭着热爱与直觉在琴键间跋涉,在跟随邓泰山学习后,便深受其音乐审美的影响。
“邓泰山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他启发我如何感受音色,如何运用不同的音色让钢琴歌唱。”陆逸轩说,“在打磨曲目时,他会专注于作品的结构、叙事、角色性格和技巧等层面。他告诉我,上台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与听众的情感联结。”
未来的旅程不只有肖邦
从17岁第一次参加肖赛,到此次捧得冠军奖杯,10年中,陆逸轩几乎每一场演出都会演绎肖邦的作品。
“我觉得肖邦的魅力在于他能够直接触动听众的内心,激发人们心底的情感。哪怕有些听众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作品的精妙之处,但也不会影响他们喜欢听。这些作品虽然诞生在约200年前,但仍然能让听众联想到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这就是伟大艺术的魅力。世界早已变了,但人性从来没变。”陆逸轩说。
“在这10年里,我演奏过舒伯特、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但从来没有停止演奏肖邦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与肖邦的作品在一起成长,这种感觉特别奇妙,难以用语言形容。我并不想刻意去改变什么,但改变就自然地发生了。我相信我与肖邦的旅程会一直进行下去。”
7年前,刚满20岁的陆逸轩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他在上海的首场独奏音乐会。2024年10月,他又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以稳健、沉静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让上海乐迷见证了他的成长。
“每场演出都像一次即时的快照,反映的是音乐家当时的状态。现在回望过去的演奏,也许有些青涩,但那种年轻的、新鲜的表达是无法替代的。”陆逸轩认为,古典音乐特别抽象,没有固定的形态,演奏的效果取决于演奏者的性格、人生经历,以及对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每一场演出,无论结果如何,演奏者的个性都会在每一个音符中流露出来。
获奖之后,陆逸轩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邀约,有独奏会,也有与不同乐团合作的机会。“虽然肖邦仍将是我音乐旅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我也希望未来能演绎一些新的曲目,如舒伯特、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2026年初,我会发行一张包含舒伯特全部即兴曲的新专辑。”陆逸轩告诉记者。
比赛从来不是音乐的终点,职业钢琴家永远在为下一场演出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