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由南京大学学生创作的话剧《蒋公的面子》,以“清流”之姿横扫全国舞台十余年。它没有炫目的特效,也没有夸张的肢体表演,仅凭三个教授关于“吃不吃一顿饭”的争论,竟让观众在笑声中窥见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甚至引发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部被誉为“中国戏剧界70年来最佳剧本之一”的作品,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
面子之争:
一场知识分子的“灵魂拷问”
“给不给蒋公面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实则是知识分子在强权与尊严之间的艰难博弈。
1943年,蒋介石以校长身份邀请中央大学三位教授赴宴。时任道痛斥蒋为“独裁者”,却因想保住藏书不得不求助于他;夏小山沉迷美食,为了一碗火腿烧豆腐动摇立场;卞从周拥护政府却放不下文人清高,试图拉拢同僚以掩饰谄媚之嫌。
剧中一句“你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道破了中国社会的潜规则。三位教授表面上争论赴宴的理由,实则在维护各自的“面子”:学术独立的面子、中立超然的面子与权力周旋的面子。这种“既要又要”的扭捏,恰是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挣扎的缩影。
“喜剧的壳,悲剧的核。”
剧中笑料从不靠低俗包袱:夏小山为掩盖贪吃,将请柬中的“校长”改为“院长”;时任道一边痛骂蒋介石,一边默许妻子向政敌借钱;卞从周用哲学辩论包装攀附权力的野心……这些“目的与手段错位”的荒诞对话,让观众在捧腹后陷入沉思。
演出信息: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周五 20:00
票价:100元、280元、380元、480元、580元
演出场馆:昆明市 | 云南省大剧院大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