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场音乐会以“友情”为主题,通过八首室内乐作品,呈现人与人之间由相识至深交的情感演变轨迹。曲目安排上,乐器编制从三重奏逐步扩展至八重奏,仿若友谊的自然生长:起初是少数人的倾心对话,随后逐步汇聚更多伙伴,最终形成八人共鸣的音乐共同体。这种渐进式的结构,不仅展示了室内乐在音响层次与合作维度上的丰富性,也象征了友情在时间和交往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作品选择上,我们亦注重作曲家之间的历史关联与精神共鸣。德沃夏克与勃拉姆斯之间的提携与敬重,舒曼与勃拉姆斯间的知音之情,乃至柴可夫斯基与勃拉姆斯虽理念有异却心怀敬意的并行姿态,都为“结友而乐”的主题赋予更深远的文化意涵。这些作品既是对友情的抒写,也是作曲家透过音乐所展开的对话与共鸣。
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音乐让我们得以停下脚步、倾听彼此。愿这场演出,不仅为听众带来艺术的享受,也成为一次在声音中重新理解“朋友”意义的旅程。
曲目介绍
1. 安东宁·德沃夏克:C大调弦乐三重奏,作品74(第四乐章)
Antonín Dvořák: Terzetto in C major, Op. 74 – IV. Finale: Allegro
德沃夏克创作这首三重奏是为了与朋友在家庭聚会中演奏,因此作品洋溢着一种亲密而自然的氛围。第四乐章节奏鲜明、轻快生动,旋律带有捷克民间舞蹈风格,富于节奏弹性与舞动感。三重奏的形式使每位乐手都具备清晰的独立性与对等性,仿佛三位好友在热烈交流各自的观点,在旋律的呼应与反复中,构筑起友情最初的和声基础。
2. 安东宁·德沃夏克:“杜姆卡”钢琴三重奏,作品90(第一与第二乐章)
Antonín Dvořák: Piano Trio No. 4 in E minor “Dumky”, Op. 90 – I. Lento maestoso – Allegro quasi doppio movimento
这部钢琴三重奏是德沃夏克晚期最具个性与创新精神的作品之一。开篇以庄严深沉的慢板引入,旋即转为节奏明快的快板,形成鲜明对比。乐曲通过频繁的速度与情绪变化,展现出一种近乎叙事的张力,旋律质朴自然,又不乏深刻的内在动能。作品中的民族舞蹈风格与抒情段落交替出现,使三件乐器在情感的展开中彼此呼应,营造出一种既自由又紧密的室内乐语境。
3.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7第1号(第一乐章)
Franz Joseph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 77 No. 1 – I. Allegro moderato
作为“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在其晚期创作的这部作品中展现了高度成熟的结构意识与优雅气质。第一乐章采用明快的奏鸣曲式,旋律灵动、动机鲜明,对位精巧,展现出四人之间严谨而富趣味的对话关系。四重奏本身即象征人际合作的经典形式,每一个声部既有独立的个性,也在整体中寻求平衡与协调,正如长久的友情在互动中不断磨合与升华。
4. 罗伯特·舒曼:降E大调钢琴四重奏,作品47(第三乐章)
Robert Schumann: Piano Quartet in E-flat major, Op. 47 – III. Andante cantabile
此乐章以一段如歌旋律开启,柔美流畅,和声温暖,宛若夜晚低语般的内心独白。舒曼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婚后幸福时光,也与多位好友保持密切往来,因此作品充满诗意的情感与亲密气质。钢琴与弦乐三重奏之间交织的声部,如同四位挚友之间心灵的互通与包容,情感真挚动人,是浪漫主义室内乐中最温柔的篇章之一。
5.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五重奏,作品34(第三乐章)
Johannes Brahms: Piano Quintet in F minor, Op. 34 – III. Scherzo: Allegro
这部钢琴五重奏是勃拉姆斯在经过弦乐五重奏与双钢琴版本多次修改后最终完成的定稿,第三乐章作为“谐谑曲”展现出惊人的力度与冲突感。充满动力的节奏、阴影般的和声与充满动感的主题构成一种张力极强的表达方式。五重奏在此如同五个独立又坚定的声音交锋与合唱,表现出友情中不可避免的摩擦与理解,是一段壮丽的音乐旅程,也体现勃拉姆斯深受舒曼影响的精神传承。
6.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D小调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作品70(第二与第四乐章)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ouvenir de Florence, Op. 70 – II. Adagio cantabile e con moto; IV. Allegro con brio e vivace
这首作品得名于柴可夫斯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期间的灵感来源。第二乐章如歌咏般细腻悠长,主旋律由弦乐深情奏出,营造出温暖内敛的抒情氛围;第四乐章则热烈明快,节奏强烈,融合了俄罗斯与意大利的音乐语言。六重奏的配置让织体更为丰满,却仍保持对话的灵动。这两乐章既表达了对回忆的珍视,也呈现音乐中共情与理解的多层维度,是团体协作与情感共鸣的典范。
7.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作品20(第二乐章)
Felix Mendelssohn: String Octet in E-flat major, Op. 20 – II. Andante
门德尔松17岁时创作了这首旷世之作,第二乐章是一首充满幻想与沉思的夜曲式乐章。其神秘的氛围、流动的旋律与层层叠加的声部,仿佛描绘了一群人在夜色中交心倾谈,情绪细腻而深远。八重奏的编制让音乐具备近乎交响性的广度与室内乐的亲密感,是浪漫主义青年对理想友情与诗意人生的真挚注脚。
8. 尼尔斯·威廉·加德:弦乐八重奏,作品17(第四乐章)
Niels Wilhelm Gade: String Octet, Op. 17 – IV. Allegro molto vivace
加德是19世纪丹麦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延续了门德尔松八重奏的传统,但在旋律与节奏处理上展现出浓郁的北欧色彩。第四乐章轻快明朗,节奏充满弹性,乐句欢快活泼,充满生命力,宛若好友们在阳光下共舞,传递出一种对未来与和谐的期待,为整场音乐会画下热烈、欢欣与光明的句点。
2024-2025乐季,青心带来“民族音画Global Tapestry: Folk Sounds”音乐季,致敬古典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并赞颂具有前瞻性的艺术表达。乐团将演绎作曲家雅纳切克 、皮亚佐拉和巴托克的作品,世界首演由作曲家尼科洛·安森创作的乐团委约作品《思乡之歌》,并携手大提琴家何思昊及圆号演奏家韩小光带来合作演出,共同谱写艺术长青。2025–2026乐季标志着青心室内乐团成立五周年,青心在本乐季将以"结友而乐"为主题,通过音乐搭建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桥梁。在这一里程碑时刻,乐团策划了一季融合演出、教育与合作的巡演与驻地项目,回应五年来的共同旅程,并开启新的艺术探索。
遵循艺术家引领社会的理念,乐团艺术家在追求艺术卓越的同时,不断致力于音乐教育与社区公益。青心室内乐团精心打造“教育音乐会”系列,于天津大学、滨海新区图书馆开展系列艺术讲座,进一步传播古典音乐与艺术之美。
主创介绍
青心室内乐团(QXE)成立于2021年,主要由天津茱莉亚和纽约茱莉亚学院杰出校友组成。通过持续策划并呈现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性的艺术演出,青心不仅立志成为国际一流乐团,更希望成为年轻艺术家的筑梦基地。
自首个音乐季以来,青心已在国内举办了上百场演出及活动,并与天津茱莉亚学院、国家大剧院等知名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 2023-2024演出亮点包括夏季达沃斯开幕及闭幕式、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演出,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开幕式。
演出信息:
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周三 19:30
票价:50元、80元、120元、180元
演出场馆:天津市 | 天津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