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车佳楠
霸道总裁、穿越复仇、古风权谋……短剧层出不穷,边看就能边赚钱的兼职能信吗?近段时间,记者发现,以“有偿搜索短剧,获得额外佣金”为名的新型刷单骗局正活跃,不少受害人遭遇重大金钱损失。
链接隐蔽,步步为营
来自广西的王女士从事门窗建材代理工作,平时在钉钉平台的工作群内与经销商团队联络。9月底,群内一名成员自称兼职做短剧推广员,发布了一张海报,显示“边看剧边赚钱”等字眼。
王女士进一步询问后,推广员与其私信联系,发来“多乐剧”App网址,并提供了打开该软件所需的密钥。王女士随后被拉到一个数百人的“短剧热榜任务发布”群,一个自称“金牌导师”的账号发布任务,要求成员每20分钟在任意社交平台搜索一个短剧名称,截图后上传,就能从“助理”处拿到佣金,每单返佣金4元左右。王女士先后做了16单,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收到个人账户转来的几十元报酬。
第二天,“助理”询问王女士是否要升级“学员”身份,如此每单可挣8.9元。具体操作类似,完成10单左右,王女士再次收到佣金88元。第三天,王女士跟着参与报名“996热门竞抢订单数据专场”活动。“金牌导师”将王女士拉入一个小组群,群内除了“导师”,还有3名成员,都参与“预付996元,返佣金1326元”竞抢活动。王女士预付本金后,App账户内会产生“短剧币”,数量会大于实付金额15%—35%,再根据“导师”要求,为指定的短剧投币,完成后拿返还的佣金。然而,当王女士依次打款497.5元和498.5元后,没能收到返款。
“导师”指责王女士未将300个“短剧币”分两次投入,造成商家数据异常,导致群内所有成员的资金冻结。不久后,“导师”声称为小组群特批了修复方案。一种是每人支付8800元购买数据进行修复;另一种是每人支付58000元,利用AI系统修复。群内其他成员都选择方案一,王女士抱着愧疚的心态也同意选择方案一。
8800元的修复金额没有在App里完成支付,王女士被要求用微信扫描一个二维码。扫码后打开的是一个对话网页,有客服与其沟通。客服表示,需要她在闲鱼平台的一些商户分15笔购买Q币,并转入“3948858007”“369700478”两个QQ账号中,再将充值后的密钥截图传给客服。王女士照做后,客服还要求删除所有截图。等完成所有动作,小组群的“导师”再次要求成员支付38000元,王女士才意识到,修复是假,诈骗是真。
新型骗局,维权困难
回顾整个过程,王女士感觉自己一步步落入圈套。骗局有了各种技术手段的加持,令她在后续维权时困难重重。
记者发现“多乐剧”App软件并没有在公开应用市场上架,相关的下载链接均已失效。王女士提到,在发放任务开始时,群主总会设置全员禁言,执行任务时都是点对点私信。
前期任务以“搜索剧名”的形式出现,后期任务以“短剧币”投币的形式展开,逐步让受害人接纳“游戏规则”。
王女士表示,在“996热门竞抢订单数据专场”小组群内,几个成员的“活人感”很足。那名指责最为激烈的成员昵称是某知名全屋定制品牌,“算是同行”。另一个成员是名“宝妈”,会说一点安慰的话,似乎负责“唱白脸”。
实际上,整个过程破绽重重。比如,所谓特批的“修复方案”中提到,支付大额款项后,还承诺收益30%—40%这样匪夷所思的利好。向闲鱼平台购买Q币以支付“修复金”的操作也十分突兀。
如今,“多乐剧”App内所有群组都被设置禁言,客服网址无法打开。对方指定的QQ账号也查无此人。这个“多乐剧”App控制的后台对王女士彻底关上了大门。王女士向闲鱼平台申诉退回充值的Q币金额,但平台表示要证实闲鱼商家与诈骗软件存在关联。原本钉钉平台的工作群也已解散,追查不出短剧推广员的身份。
类似的诈骗圈套仍在隐秘地上演。有受害人反映,另有名为“上海西嘻传媒文化”的公司通过中奖消息引流,邀请加入软件群组。先以100元内小额微信付费推广引流,再以大额付费推广诱导,虚拟承诺盈利35%以上。最后,以不完成付款35000元的推广订单,就不退回上一笔金额2990元任务单的佣金要挟。
业内人士分析,这类“短剧引流+刷单返利”的新型组合诈骗利用短剧市场的热度,将刷单骗局重新包装,引导人们下载虚假App,用首单返现、连环任务、数据修复等话术,诱使受害人追加投资。实际上,所有先垫钱、后返利的兼职任务都是诈骗,没有轻松赚钱的“爽文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