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巴彦淖尔10月27日消息(记者邵玉琴)万里长城铸风骨,一书尽述赤子心。 9 月 25 日,内蒙古第五届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举行研讨会。会上,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长城骄子》正式与读者见面。来自全国长城沿线 10 余个省区市的百名专家学者齐聚现场,在深度研讨长城文化议题之余,共同见证这部聚焦长城守护者的文学力作亮相。
长篇报告文学《长城骄子》首发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长城骄子》由高晓梅、王东麟耗时 5 年,联合打磨创作,今 年 7 月正式出版。全书以 10 章、38.4 万字的体量,123幅照片,采用彩色印刷、小 16 开本装帧,立体呈现了内蒙古徒步考察长城第一人高旺的传奇一生,深入挖掘其在长城考察、保护、研究、推广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与 “高旺精神” 的深刻内涵。
首发仪式上,高旺先生 “一生情系长城” 的事迹通过书页缓缓铺展。这位出身贫寒农家的学者,在新闻战线坚守 43 年,更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自费徒步考察 9 省(区、市)历代长城,行程达 8 万里。寒冬酷暑中,他以相机定格长城风貌,以笔墨记录长城故事,克服重重困难诠释长城精神,书中多个章节展现了高旺对长城的依恋与守护。
作为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挖掘北疆人物精神” 批示的重点作品,《长城骄子》以长城文化传承为脉络,聚焦几代北疆文化守护者的奋斗历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作品既有 “沾泥土、带露珠” 的鲜活故事,又兼具史料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实现了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有机统一。作家高银在书评中盛赞其为 “一部用脚走出来的报告文学”。
“高旺精神是长城精神的鲜活注脚。”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王绍东在序言中提到,“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追求一流的敬业精神、勇于践行的担当精神、携手并肩的团队精神,这正是长城风骨的生动体现。”
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相关专家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长城精神守护者高旺个人的致敬,更是对长城精神的具象化书写,为北疆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范本。它的问世,既是关注长城文化的文学经典,更为讲好长城故事、凝聚民族力量注入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