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规模增至3.2万人 经典线路再优化
昨天(10月24日),2025中国银行北京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体育馆举行。发布会以“我们的北马”为主题,邀请裁判员、跑者、志愿者和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代表共同发布赛事信息,展现北马作为全体参与者共建共享的城市盛会所蕴含的凝聚力与人文温度。
提升体验 赛事组织保障升级
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北京市体育局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定于11月2日7时30分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终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大道。今年组委会进一步提升名额供给,将参赛规模从3万人扩大至3.2万人。比赛路线在延续经典线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延长北四环辅路赛段缓解拥堵,途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呈现“双奥之城”风貌,引入奥林东路丰富视觉感受,并将后半程折返点缩减为一处。
竞赛组织保障方面,起点存衣区布局进一步优化,有效缓解人流压力。终点区域流线同步延长,拱门至完赛物品发放区距离增至170米,完赛领物区通道增至20条,取衣区面积扩大了1.5万平方米,取衣帐篷数量增至162顶,增开奥体中心地铁站B2口,使人员疏散更为顺畅。
赛事配置医疗观察员610名、AED救援人员74名、医师跑者100名,设置固定医疗站26个、随跑救护车8辆,并在终点新增200平方米医疗服务中心,构筑起覆盖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的医疗守护体系。赛事为所有参赛选手及工作人员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准的保险保障及服务。
服务求精 将发放志愿者徽章
本届赛事在选手服务方面,实现多项精细化提升。组委会全新升级英文官网,并新增中国银行App及来华通App作为官方报名渠道。与Keep合作推出的智能语音伴跑服务将结合AI路书功能,实时提示赛道信息,亲友也可通过App查看选手位置并发送互动加油。赛道沿途共设置8个综合补给站、7个饮水站和7个能量补给站,提供热水、姜茶等暖心服务。赛后拉伸区面积扩大至900平方米,冰块、冰池等恢复物资同步增配。
志愿者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总人数达6870人,较2024年增长6%。赛事增设多语言服务岗及“雨衣回收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志愿者”等重点岗位,并首次发布北马专属志愿者徽章。
赛事组委会与首都精神文明办联合发起“绿色奔跑、文明北马”专项行动。“文明北马”口号征集活动共收到1734条文明标语投稿。经联合遴选,30条优质口号将被广泛应用于赛事宣传及赛道沿线氛围布置。组委会首次将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纳入赛事服务体系,他们将重点承担起、终点的秩序维护职责。
深挖内涵 参赛服奖牌藏巧思
昨天,完赛奖牌和参赛服在发布会上公布。完赛奖牌以“鸟巢”为灵感,以立体浮雕工艺结合“金映中国红”视觉设计,镌刻“1981—2025”年份标识与全程距离,致敬每一位跑者的坚持与拼搏。参赛服以中式宝石红为主色调,融合“庑殿顶”建筑意象与冲刺带元素,背面以书法题写“乙巳”字样,呼应2025蛇形数字。组委会还将为每位完赛者发放完赛斗篷。
2025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展览面积扩大至2万平方米,打造集互动体验与体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赛前盛会,向市民免费开放。
北京马拉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汇聚31家赞助企业为赛事保驾护航。2025中国银行北京马拉松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下周日,3.2万名跑者将共赴一场秋日北京的城市体育盛宴。(记者 陈嘉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