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10日消息(记者褚夫晴)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天津市共接待游客2219.59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长5.7%;游客花费215.75亿元,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长13.2%。作为“2025天津戏剧节”的核心版块,“戏聚天津·无处不沉浸”活动以戏剧为媒介,将整座城市变为一座没有边界的剧场,成功绘就了一幅“演艺+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戏剧走出剧场 城市成为舞台
本次活动推动戏剧艺术全面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从“在场观赏”到“在城体验”的升级。中国大戏院、古文化街戏楼、金街大铜钱广场、意式风情街、鼓楼广场等九大点位联动,使戏剧走出传统剧场,深入街区、广场、历史建筑与商业空间,在与城市的对话中激活文化记忆,重塑场所精神。
中国大戏院以“国庆游艺会”形式全新亮相,首次对外开放尘封多年的二楼阳台,结合《名伶之路》情境展览与戏曲快闪等活动,让拥有89年历史的老戏院焕发新时代活力。古文化街戏楼推出的《海河故影》沉浸版,以“楼上+楼下”的立体演绎,彰显“曲艺之乡”的浓郁地方特色。金街大铜钱广场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日出》,在故事发生地附近演绎经典,实现文学、戏剧与城市地理的跨时空共鸣。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则依托角楼建筑上演《茶花女》选段,让观众“在天津遇见意大利”,生动诠释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
此外,鼓楼广场的曲艺快闪与灯光秀、天津银行支行的戏曲、曲艺互动演出、天津张园的《津门往事》沉浸展、南开大悦城的环境式悬疑音乐剧《无刃之镜》等,共同构建多元艺术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的参与性与感染力。
演艺赋能文旅 品质源于诚意
“戏聚天津”的成功,植根于天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与专业院团的全力投入。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绝大多数演出均由天津本地院团的艺术家担纲。他们以“真功夫”“真感情”投身城市公共舞台,用专业演出传递艺术温度,赢得市民游客的一致赞誉。
除九大核心点位外,人民公园、西青赶大营、觉悟社纪念馆等地也同步推出系列演出,进一步拓展“戏聚天津”的文化辐射力,共同构筑国庆期间全城有戏、全民乐享的艺术氛围。
“戏聚天津”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以演艺为纽带、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创新实践。它让戏剧流淌于街巷之间,让艺术成为可感、可参与的城市风景,充分展示了天津在文化建设与旅游赋能方面的前瞻性与执行力。未来,天津将继续以“戏”聚人、以“文”塑旅,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谱写新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