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鲜少被历史记载的故事,黄沙漫天,血脉相连。
敦煌与大唐的联系,经历着一座座驿站,一座座烽燧,一批批人。
这些人传递着一个消息,让这个远在边陲的城市有了互通的来往和交集。
敦煌风沙下,史书册页中,无怨无悔的无名英雄们书写了一部跨越千年的英雄史诗。
10月11日至12日,舞剧《敦煌归来》邀你走进厦门嘉庚剧院,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信念之旅。
故事从千年前开始说起。公元848年,沙州(今敦煌)复归大唐,大中二年,高进达等信使团踏上漫漫归途。历史将这群人民化作灯火,他们以血与信念丈量疆域、照亮归乡之路。舞剧《敦煌归来》便是以晚唐时期首批“敦煌信使团”为原型,演绎了一段关于家国和信念的传奇往事。舞者以肢体为笔、舞步作墨,将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转化为流动的诗篇,在光影交织中讲述着沙海旅人的故事。
舞剧《敦煌归来》集结国内一线创作团队,以艺术的想象补缺历史的空白。全剧采用现当代舞的艺术语汇,以独特身姿探寻舞剧艺术的新表达。回归舞蹈艺术本体,为“传统”塑造新魅力。胡沈员带领深圳当代舞团对作品展开了细致深入的修改调整,突破性地以现当代舞的理念和表现手法进行重构,在舞剧的叙事及呈现风格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全新改版升级后的《敦煌归来》由“铭记、集结、追捕、启程、虚惊、夜袭、英灵、绝境、信念、祈愿、献图、归来”十二个段落组成。以男子敦煌舞为突破点,通过男性舞者的肢体语言魅力,糅合历史与现代审美,描绘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风貌。在舞蹈编创上,基于故事逻辑的调整,不仅让高进达成为的绝对的C位,还使本剧在舞蹈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展现——融入现代舞的方式,包括舞段的串联、肢体的连接等。在剧情上加入“燃灯节”“琵琶舞”等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出更具烟火气的敦煌。
舞剧《敦煌归来》以艺术的想象着力展现敦煌文化所承载的美学风格与精神内涵。从敦煌壁画中遴选主要场景,送行、燃灯、酒肆、遇盗等画面将意象化地重现敦煌壁画中的文化内容,让文物以舞台艺术的方式“活起来”。舞美采用12个立方体,延绵起伏,像一块块沙丘,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城墙、残垣断壁、院落等不用空间和意象。最终形成的是一块完整的领土,缺一不可,来形成最纯粹的敦煌印象。
此外,《敦煌归来》尝试在小角色身上设计更多的细节,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塑造了士兵、僧人、乐工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赋予不同的人物设定,使他们人物性格更加强烈,主打一手“有故事、有牵绊”;像是剧中的“石婆”、“店小二”等角色,哪怕是坏人,其背后都会有一面是人性的弧光。并非单纯地去“舞绘”或“活化”某件文物,而是以艺术想象补缺历史的空白,对文化记忆进行现代阐释。
舞剧《敦煌归来》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剧中所有情节均发生在自敦煌出发的漫漫归途中,信使团一行历尽了生与死的考验,而他们身后,是无数敦煌百姓用信念守护着的明灯,万家灯火延绵着世代相传的归思。这些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中、却没有被记录下姓名的平凡人物群像,用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共同铸就了一座座耸立的精神丰碑。
河陇麦正黄,游子可归乡。大漠苍茫,归途漫漫。
10月11日至12日,让我们相约厦门嘉庚剧院,见证舞剧《敦煌归来》以舞诠释信念,从敦煌壁画到世界舞台的文化回响。
演出信息:
时间:2025年10月11日 周六 20:00
票价:180元、280元、480元、680元
演出场馆:厦门市 | 厦门嘉庚剧院大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