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经典重排更应融入当代思考

2025-09-08 12:00:02      来源:北京晚报

  王润

  1997年,在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黑匣子小剧场,第一次看到查明哲导演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时,曾因该剧在空间、表演、思想上带给人的多重冲击而深受震撼。刑讯的声响、角色的喘息、绝望的眼神,小剧场的物理特性使观众与舞台近在咫尺,冯宪珍、韩童生等演员们极具张力的表演更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和代入感。更重要的是,全剧的重点不是“会不会死”,而是“如何选择去死”,这种对“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的深刻探讨,剥离了历史的外衣,直指人心的哲学困境,对当时的中国观众而言,是一种新鲜的思想冲击。

  当年看了演出后,迫不及待地找到萨特原著来读,发现导演对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进行了改编——增加了充满生活气息和对比的序幕:抵抗运动成员们起初快乐地歌唱舞蹈,突然枪声响起,暗场传来小孩的求救声,和平与暴力的瞬间转换,为后续的残酷剧情奠定了情感基调。更大的改动在结尾处,当游击队员们在枪声中死去后,导演增加了吕茜等人在墙上写下象征胜利的字母“V”的情节,这个具体且充满象征意味的动作,赋予了牺牲明确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萨特原著中更抽象深刻的哲学命题。萨特曾表示“这不是一个讲抵抗运动的剧本,我感兴趣的是极限情境以及在这种情境中人的反应”。因此该剧的改编曾让人产生一定的质疑和探讨。

  2005年、2014年,《死无葬身之地》两次重排,都在小剧场上演,基本是原班演员阵容。尤其2014年,当时已经60岁的冯宪珍扮演20多岁的女游击队员吕茜,依然让人信服和感动。该剧也被认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部经典之作。

  2025年9月,查明哲导演第四次执导《死无葬身之地》,将该剧搬上了国话的大剧场舞台,不仅舞美设计有了一定的变化,演员也换了新阵容。但在表现手法上,这位“爱折磨人”的导演,依然遵循他的“残酷美学”,宏大的双层舞台结构、强烈的灯光和音效、极力营造酷刑的残酷场面,都力求带给人们情感和思想上的震撼。此版演出结尾,冰冷的舞台射灯如同审讯者的目光一般扫过全场,以“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迫使每个人进行自我拷问与反思。

  但在新版的大剧场演出中,演员们的表演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放大”和“外化”,虽然十分认真卖力,但缺少人物之间真正的交流,也并非人在极致处境下的真实反应,而更多是在“演”各种极致的情绪状态——痛苦、愤怒、英勇……显得较为表面化,老版演员之间那种细腻、微妙、充满张力的心理交流与相互审判却鲜见了。也许,面对新一代观众,新的复排应当减少外在的感官刺激,而更应增加深刻的哲学对话;不应停留在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而更应探索人性在极限状态下的真实内心;不应满足于塑造反抗外界的英雄战士,而更应引导观众思考自由、选择与责任的永恒命题。记者 方非 摄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记者 田婉婷 今年的演出市场持续活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1月到6月,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观众超697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5%...
2025-09-08 12:00:18
吴雪聪 邓乐典 杨斯羽 近年来,中国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视听作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有的外国博主是《甄嬛传》十级选手,有的外国人酷爱中国脱口秀,还有外国留...
2025-09-08 11:59:34
徐嘉伟 马玉洁 团播,是直播行业的细分种类,通常指多名主播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直播演艺形式。与谷子经济一样,团播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文化消费。在团播...
2025-09-08 11:59:14
光明日报榆林9月7日电(记者张哲浩、李洁) 6日晚,以放歌陕北唱响中国为主题的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在陕西榆林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合唱团齐聚驼城,共同唱响陕北...
2025-09-08 11:58:54
近日,多位专家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到更多中国电影展现当代中国文化与故事,是全球观众的共同期待。 本届电影节不同单元展映的中国作品数...
2025-09-08 1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