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珍视大众文艺评论的分量

2025-07-31 12:13:36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瑨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可谓佳片不断、惊喜连连。不过,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对某一部电影“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一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的文化切面。

  长期以来,同一部文艺作品的评价“两极分化”现象并不鲜见,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过滤”观影体验。不少评价已不限于创作本身,雅俗之辩、经典之争、评价标准等等,衍生出的话题层出不穷。

  个体对文艺作品的评判,受到个人阅历、审美习惯、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久负盛名的创作者,也免不了被吐槽;哪怕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也会有人不点赞。

  对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文艺作品评判的多元化现象,有着更为宏阔的社会背景。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更多元的审美主体走进影院。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人可说、人人可评”成为一种常态,观众从艺术的“接受者”演变为“对话者”“审视者”,更多声音正在“被听见”。这是中国观众与中国电影共同成长的缩影,也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参差百态的欣赏视角。

  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经历一代代观众的严格检视,同时不断留下值得讨论、有待提升的空间。当电影向观众敞开世界的多元、时代的丰富、人性的复杂、艺术的探索时,人们怎样去理解并由此展开理性的讨论和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看到,大众对文艺的评判标准始终存在“最大公约数”——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能不能塑造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这是硬杠杠。在这样的常识逻辑下,我们尤须警惕炒作话题、被流量裹挟的“评论”蚕食文艺作品的文化属性,更要警惕过度的“粉丝”滤镜消解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基于创作的建设性意见,多多益善;贴标签式的吹捧或拉踩,大可不必。

  多元审美之下,我们真正呼唤的是更包容、更多元、更健康的文艺评论语境。洞见这种丰富性,视野才会变得开阔,才会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观。

  再进一步看,这种讨论激发出的能量,何尝不是一种“评论价值”?于创作者而言,通过认真的分析,这种评论价值也许能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力,进而在观众反馈与创作自主性之间找到某种动态平衡。于观众而言,每一场热烈的讨论都可以成为打破认知“茧房”的契机,进而打破自己的“先入之见”,尝试体会个人审美偏好之外的新鲜风景、相异情调。

  抵达高峰,必然经历重重艰难的跋涉。优秀作品的出现,仰赖于大量创作实践的托举,仰赖于观与演的互动。当中国电影人不断走出舒适区,开拓新的表达空间,开掘新的艺术类型,百花齐放可期。珍视大众文艺评论的分量,用实实在在的作品持续精进与观众的沟通,让创作成为大众都能参与的活动——今天的创作者当有这样的视野与魄力、这样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韩浩月 姜文新片《你行!你上...
2025-07-31 12:13:19
陈育新 禁毒题材是影视创作中一个沉重的主题。从《湄公河大案》到《破冰行动》,再到近期与观众见面的《扫毒风暴》,我一直围绕禁毒题材进行创作。 这样的再写一次,不仅仅...
2025-07-31 12:11:22
文物,带着千年的体温从远古走来,其深藏的奥秘,撩动着无数探秘的冲动。保护与破坏,文物守护者与盗墓贼之间,这场关乎文明根脉的白与黑的交锋,千百年来从未停歇。然而长...
2025-07-29 11:47:59
百花深处前门楼,燕京啤酒二锅头,天坛侧耳回音壁,北海泛小舟近日,由倪大红与郝云联袂演唱的《半日闲游》凭借独特韵味火爆网络。MV中,歌手郝云骑着自行车载着老戏骨倪大...
2025-07-29 11:47:40
王海云 近日,陈佩斯导演的电影《戏台》登上大银幕,此前同名话剧已上演多年,票房与口碑长红。此次电影上映依然广受关注,观影过程中观众席时常爆发出阵阵笑声。在这笑声...
2025-07-29 11: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