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古偶剧创新不能“虎头蛇尾”

2025-07-15 12:03:03      来源:人民日报

  曾于里

  古偶剧是网络剧经多年发展的成熟类型,也是中国剧集出海的主力类型之一。这两年,古偶剧在叙事框架、人物设定、视觉风格等方面的模式化,让观众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创新成为破局的关键。

  热播古偶剧《书卷一梦》,因为故事设定新颖,创平台2025年首播热度纪录。作品讲述的是女主角宋小鱼意外穿越到剧本中,因熟知古偶剧的“狗血”桥段,拒绝按剧本走向发展,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剧本世界的荒诞逻辑展开“戏仿”。作品开篇还把顶流明星耍大牌、粉丝控评等行业怪象摆上台面,成为观众的“互联网嘴替”。但随着剧情推进,《书卷一梦》后继乏力。宋小鱼前期聪明机敏,后期行为频频“智商掉线”,剧情上也用起了“女主遇险,男主必救”的套路“三板斧”,观众的新鲜感很快减弱。

  “虎头蛇尾”是近年来一些古偶剧“创新”的共同困境。同样采用“穿书”模式的《永夜星河》,把现代心理学原理嫁接于古代语境的《掌心》,它们的设定也有新意,开局颇精彩,但都没能将这份巧思进行到底。究其原因,古偶剧创新在解构传统套路的同时,容易陷入“为反套路而反套路”的误区,忽视故事内核的构建与逻辑的严密性,剧情演进和人物形象的前后割裂难免劝退观众。

  造成“虎头蛇尾”的,还有古偶剧在学习借鉴其他艺术类型过程中对自身优势的忽略。时下短剧如火如荼,许多古偶剧学习短剧的“爽感”“网感”“喜感”。比如《书卷一梦》以键盘声效表达编剧对剧情的操控,让内心“吐槽”像实时弹幕一样飘过,“网感”十足,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碎片化叙事,失去了长剧独特的沉浸感。古偶剧的核心魅力在于情感线的铺陈和沉浸感的营造,让观众逐渐融入角色世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变化。在学习短剧之“短”的过程中,切不可失去自身之“长”。

  从创作生产方式来看,流水线生产也制约了古偶剧创新的完成度。出品方在项目立项阶段,会要求编剧精心打磨前几集剧本,给出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开篇,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通过审核。一旦通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又会让多个编剧分工协作,按照既定的套路进行剧本组装,以至于一部古偶剧竟然有十几个编剧。不同编剧的创作思路和风格难以统一,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受到严重影响,剧本质量参差不齐。

  古偶剧创新已见起色,还需“善始善终”。要能放长眼光,尊重创作规律,让创新出新与完完整整讲好故事、踏踏实实塑造人物有机融合,只有建立在好的故事质量、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让这一充满活力的剧集类型越走越好。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王雪璞 今年7月至9月,《亮剑》《悬崖》《闯关东》等一批经典作品将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消息一出,即登微博热搜,《亮剑》看了20多次,希望有高清版我台词都会背狭路相逢...
2025-07-15 12:03:23
■文汇报见习记者 臧韵杰 由傅东育、郑世龙执导,张译、李光洁、蒋欣等领衔主演的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日前正式收官。这部聚焦检察侦查、直面司法现实的剧集,用三年多时...
2025-07-15 12:02:44
作者:彭 宽 据报道,《哪吒之魔童闹海》将推出英文配音版,并以IMAX、3D等全格式于8月起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陆续与观众见面。这部收获极具震撼力的视听...
2025-07-15 12:02:19
黄 哲 围绕一位编剧的剧作进行展演,在业界殊为少见。前不久,昆剧《六道图》、扬剧《郑板桥》、闽剧《幻戏图》、昆剧《世说新语》、秦腔《无字碑》、越剧《织造府》,80后...
2025-07-15 12:02:03
骆玉明 《聊斋:兰若寺》是首部以故事集形式呈现的聊斋动画电影。电影围绕一个情字,把书中6个经典故事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再现《聊斋志异》的奇幻风格,也展现人生的多面性...
2025-07-15 1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