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战士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7月1日,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委约创作的原创歌剧,也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50部歌剧,是继《西施》《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等民族经典题材之后推出的第11部中国原创歌剧。本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通过普通红军战士和民众的视角和感受,串联出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性事件,忠实地再现了那段“苦难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长征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仅影视剧和各类舞台剧逾百部。红军长征,这个上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壮举。国家大剧院歌剧《长征》以歌剧这一最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向长征这一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致敬!
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近30余个,合唱、舞蹈同台逾百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一部原创歌剧作品。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的正能量精神。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一段苦难与辉煌。
剧情介绍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准备撤离苏维埃共和国的都城瑞金,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和彭政委接到转移的命令时,不忍把伤病员留给敌人。而此时,来说服伤员的彭政委的爱人洪大夫说出了自己也申请将留下来照顾伤员,面临生死离别的夫妻代表着离开瑞金和留下来的同志,唱出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军号声中,红军战士唱着《我们终将得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怀着对梦想追求的决心离开瑞金。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战,血染湘江。
战争过后,彭政委看着活下来的熟睡中的战士们,唱起《寒夜中》,下决心拢住队伍,为理想绝不后退。
夜入遵义城的红军得到了休整机会。部队与商户公平交易,战士们与宣传队搞起了写标语大赛。热闹的气氛后,深夜,遵义会议的公告传来,毛委员加入了领导中心,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敌军围追堵截中,红军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曾团长和彭政委带领战士一天一夜奔袭两百四十里,在大合唱《奔袭之歌》后战士们一鼓作气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胜利突围。
面对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为了理想勇于向前。战士平伢子为了战友们的安全,在试吃野菜时中毒,掉队后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入沼泽,以一曲咏叹调《我舍不得离开你们》表述了牺牲前对红军队伍的留恋。
历经艰难险阻,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终于在陕甘边界的会宁胜利会师。在热烈的会师大合唱后,彭政委却得知爱人洪大夫被捕后牺牲。洪大夫最后的信,激励了战士们,全剧在大合唱《长征万岁》中结束。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乃至整个中国歌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汇聚海内外优秀歌剧人才,于2011年10月成立,是诠释歌剧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顶级队伍之一。他们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近70部中国原创、世界经典歌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内与世界级指挥家、导演、歌唱家、舞台艺术家、世界知名剧院及艺术机构合作最多、最深入的歌剧表演艺术团体,也是为数不多引入国际化职业运作管理模式的演员团队。
演员们牢记使命,初心不改,给中国故事插上歌声的翅膀,以立中国原创作品之质、扬中国文化精神之旗为己任,巡演地图履及都灵、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帕尔玛、圣彼得堡、莫斯科、中国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南昌、乌鲁木齐等地。
他们多次作为主要演员参与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并广泛进行“百场公益演出”、艺术教育等活动,为人民而歌,铸成了普及高雅艺术、培养中国歌剧观众“滴灌工程”的重要一环。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践诺着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秉持引领、传承、包容、创新、开放的追求,助力歌剧在中国的传播,以高雅艺术与世界对话。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积极参演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中外歌剧《西施》《运河谣》《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图兰朵》《卡门》《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等七十余部作品,以及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等,艺术水准广获赞誉。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认为“这个合唱团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的合唱团,他们有着美妙的,和谐的声音,而且训练有素”;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
此外他们受邀参与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音乐录制,2024、202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等众多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积极展现了使命与担当。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艺术上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发展至今积累了《领航》《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一系列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代表性曲目;先后委约创作和改编的《苍天般的阿拉善》《弯弯的月亮》等作品均受到观众的热爱和广泛称赞。
音乐的旅途中尽是美好与欢乐,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已走过十六年的光辉历程,合唱团的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歌剧与合唱事业,展望新征程,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继续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不懈的奉献与精进品格,为最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凭其出色的国际视野、文化底蕴和艺术创想,他们成为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级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
乐团每年均以48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携手来自全球的大师级艺术家,为近20万观众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他们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划时代的贡献,缔造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全新高度。
从国际委约,到支持青年作曲家,他们推动了众多世界级优秀新作的诞生,促进了当代音乐发展及中西音乐交流。吕嘉执棒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和《爱格蒙特》戏剧配乐、洛林·马泽尔执棒其改编的瓦格纳《无词指环》等唱片录音广受赞誉、屡次获奖。历时三年并在2024年完成的布鲁克纳全套交响曲演出和唱片灌制,是乐团发展和布鲁克纳在中国推广介绍的历史性事件。
他们还积极投入艺术教育,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2024年,乐团管理运行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赴纽约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2020年起,乐团推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近3000万。他们还于2021年、2023年两度完成中国巡演;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影片,并担纲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演奏和录制。作为文化使者,他们多次赴欧洲、美洲及亚洲巡演,是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
吕嘉于2012年接任陈佐湟,成为首席指挥,并于2017年兼任音乐总监。乐团现任助理指挥为赖嘉静。
大同市歌舞剧院
大同市歌舞剧院业务涉及歌剧、舞剧、音乐剧、话剧、交响乐、合唱等多个艺术门类。演出足迹遍布京、津、沪、晋、冀、鲁、豫、蒙、陕、浙、鄂等地,曾出访英国、日本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近年来,剧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打造原创,排演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作排演了歌舞剧《云·冈》《北魏长歌》、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原创话剧《天河》《热泉》《太阳照在南洋河上》《热土》,移植复排了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江姐》,常年担纲政府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年演出场次平均120多场。
2005年,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现文旅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大同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演出信息:
时间:2025.07.01-07.06
票价:100元、200元、300元、450元、520元、600元、680元、880元
演出场馆:北京市 |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