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 正文

两个人的戏剧,40年的沉淀

2025-06-24 11:22:44      来源:人民日报

  张向红

  话剧《洋麻将》最后一场谢幕时,主演濮存昕将手里的拐杖扔出去,结束了为期两周的演出。这一扔,似乎台上台下因剧情而积郁的胸中之气得到了纾解和释放,全场掌声雷动。

  《洋麻将》出自美国作家D.L.柯培恩,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久演不衰。1985年,北京人艺首次演出《洋麻将》,夏淳导演,于是之、朱琳两位艺术家演绎,开创了北京人艺大剧场舞台上“两个人的话剧”先河。2014年,导演唐烨,演员濮存昕、龚丽君接棒复排此剧。今年是《洋麻将》在北京人艺落地40年,本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成为近期舞台热门。

  图为话剧《洋麻将》剧照。李春光摄

  濮存昕在《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一书中描述了两代演员演绎《洋麻将》的不同心路:“是之老师和朱琳阿姨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没有普及养老院,所以很自然地会从揭露社会问题角度,带有一些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让这个戏突出了悲剧感。而现在养老院已经不是新鲜事。我和龚丽君的表演,更突出了个性对立,有了些轻快的喜剧感。观众会时常为两个人的冲突发笑……我突然发现,于是之老师当年演这个戏时还没到六十岁,可我已年过花甲。”

  之前看过“于朱版”舞台录像,尽管画质并不清晰,但还是惊叹于前辈演员的功力。彼时中国人对养老院这种机构相当隔膜,两位演员在没有相关生活体验的情况下,成功地让一个陌生的故事与观众同频共振。台词有几处刻意又丝滑的“在地化”处理,角色魏勒与芬西雅某些时刻恍惚就是北京胡同里的大爷大妈。

  如今,我们也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一些问题,代际之间的情感沟通障碍、社会原子化导致的疏离,也实实在在困扰着当下的人们。不得不佩服编剧的笔力,他精准地抓住了衰老带来的行为和精神上的变化。男女主角本为躲避探亲日“无人问津”的尴尬,却在消遣的游戏里异常认真;生活已经让他们习得了巧妙掩饰、看破不说破的技巧,但说破的时候则直奔软肋直击要害。特别是濮存昕扮演的魏勒,粗暴、幼稚、刻薄,令人厌恶,但又让人难免生出“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的喟叹。

  濮存昕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濮哥”,如今,他的年龄已经与剧中人基本同步,有些状态也不必使用技巧去接近。濮存昕与龚丽君,这两位多年搭档的演员,不仅在《雷雨》中奉献了“周萍”“繁漪”的经典形象,也在《洋麻将》中奉献了属于他们“人书俱老”的表演,不输于他们高山仰止的前辈。

  最后一幕的处理让人惊艳,具有一种电影摄像推拉摇移的效果。气急败坏的魏勒打烂了牌局冲了出去,舞台布景开始徐徐旋转,场景从室内来到室外,灯光也由柔和昏黄变为刺眼直白,和主角的人生一样,所有的萧索孤独皆无所隐匿。此前观众像是观棋不语的看客,此时却转换视角,如电影镜头陡然拉远,那个热热闹闹吵吵嚷嚷了两个小时的房间在疾风骤雨中更显落寞。

  布景继续旋转,情景重回室内。魏勒失魂落魄蹲踞角落,站立在暗影中的芬西雅犹疑之后还是伸出了双手——这是导演唐烨对原版剧本与初版演出最大的改动,这个改动带着一种温厚,同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窗外雷雨交加,在老版中只是轻微的背景音。但在这一版中,雷雨声大作,甚至遮蔽掉了老人们的呢喃。刹那之间,周萍与繁漪的哀鸣、魏勒与芬西雅的低吟,像是命运的某种彼此呼应。这是独属于濮存昕龚丽君组合才可以唤起的化学反应,也再一次让人感叹,舞台艺术确乎是“角儿的艺术”。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6月22日,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大幕落下。自6月13日开启,为期10天的年度光影盛会,让全球影人和海内外影迷真切感受到:在上海...
2025-06-24 11:23:02
■记者 王彦 见习记者 孙彦扬 全行业都在向编剧要好剧本,都知道编剧是第一生产力。金牌编剧高满堂直言。 一场由视界升级引发的质变,正促使行业驱逐粗制滥造。中国社会科...
2025-06-24 11:22:26
■记者 王彦 毛孔会演戏,汗珠带台词,帧帧皆壁纸。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用15个字,高度概括了超高清片单发布现场观者的感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2025年定为...
2025-06-24 11:22:08
●有人说,曲艺咋听咋有味●有人说,曲艺咋听咋喜欢●还有人说,咱的老玩意儿倍儿棒 传统曲艺,咋就重新火出了圈? 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李晋荣 朱蒂尼 编者按 拥有悠久历...
2025-06-24 11:21:43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一元钱,能买什么?也许是一瓶水、一个鸡蛋、一个馒头,而在山东菏泽、湖南岳阳、陕西渭南、甘肃张掖等地,一元钱就可以看一场文艺演出。 近些年,很...
2025-06-24 11:21:18